
抗日战争时期,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军官,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毕业于著名的黄埔军校。黄埔军校,大家应该都知道,是国民党在广东广州建立的军校股票配资股票,它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具备军事谋略和英勇作战能力的将领。黄维,国民党的一位高级将领,也是黄埔军校的嫡系之一。所谓嫡系,是因为他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届毕业生,可以说是黄埔军校最早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之一。黄维不仅参加过淞沪会战、武汉保卫战等重要战役,在抗日战争中也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天赋。然而,尽管他在军中表现突出,却被当时的其他国民党军官戏称为“书呆子”。
黄维为何会被称为“书呆子”呢?如果我们开玩笑地说一个人是“书呆子”,一般指的是这个人学识渊博,温文尔雅,举止如读书人那般稳重。作为一名带兵打仗的将领,黄维原本确实是一个学者型人物。他小学毕业后,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,甚至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!他年轻时的书生气质一直伴随他,所以很多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不像是军人,反倒更像是个教书育人的老师。而且,黄维的“书呆子”气质,不仅体现在外表上,更在他的性格中得到了体现。由于从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,他做事非常耿直。用美化的说法,这叫做光明磊落、不卑不亢;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也就是不懂得灵活变通、死守规矩。
展开剩余69%有一次,国民党著名的军官杜聿明就曾在黄维手下“吃过亏”。那时,杜聿明带兵出征缅甸,但战败而归。按照当时的习惯,杜聿明想等到战果清查时,私下请求宽容,避免丢面子。然而,巧合的是,负责点检杜聿明部队战果的正是黄维。作为一名刚正不阿的军官,黄维怎么可能让杜聿明“放水”呢?于是,杜聿明战败的情况被一五一十地上报到了蒋介石那里,结果自然没能得到好处,杜聿明气得几乎要暴跳如雷。
黄维的“书呆子”性格不仅体现在处理事务时,也体现在他的作战方式上。淮海战役中,他的对手是黄埔军校的同学陈赓。陈赓非常了解黄维的性格,知道他为人耿直、打仗墨守成规,因此故意放弃阵地,诱使黄维深入。黄维果然中了计,深入敌方的伏击圈,最终战败。这一场战役完美地诠释了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这一古训。
尽管众人戏称黄维为“书呆子”,他却深得蒋介石的青睐。当时,蒋介石甚至为黄维改过字。黄维原本的字是“悟我”,蒋介石亲自为他改成了“培我”,这里的“培”字,代表了蒋介石对黄维的栽培与期许。这一点足以说明,蒋介石对黄维的评价非同一般。
那么,蒋介石为什么会特别器重这个“书呆子”黄维呢?其实,黄维的“书呆子”并不全是缺点。正是因为他这一性格,使得他对自己要求严格,治军也非常严明。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,许多军官虽然能打仗,但私生活却非常混乱,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三妻四妾,领导层也对这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能打胜仗就行。可是黄维却截然不同,他不抽烟、不喝酒,没有任何不良嗜好,连女色和赌博也一概不沾。正是因为他的高度自律,才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。
此外,在国民政府倒台后,黄维被俘并度过了长达27年的囚禁生活。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,他从未批评过蒋介石,也从未说过蒋介石的半句坏话。这种忠诚精神,无疑也为蒋介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信任基础。不得不说,黄维的忠诚与纪律,正是蒋介石重用他的原因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闻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