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要江山还是要美人?这是个永恒的选择话题,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。但如果有一个人说,江山美人都不要,只要自由,你会相信吗?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蒋介石之所以能迅速崛起,成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并逐渐走向中国政坛的巅峰股票配资第一门户,实际上与他曾经拒绝黄埔军校校长职务和拒绝迎娶宋美龄密切相关。正是因为这些选择,蒋介石才得以后来居上。
封建背景下的成长
这个“他”便是谭延闿。谭延闿出身清末的一个显赫家族,谭家在朝堂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。谭延闿的祖父谭之恒曾担任清朝国子监生,而他的父亲谭钟麟则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名臣。因此,从家世和背景来看,谭延闿出生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,几乎无所缺乏。
然而,外人所不知道的是,即便谭延闿出自显赫家庭,他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宠爱。作为庶出的孩子,他在谭家并未受到重视。除了家中下人会在见面时恭敬有加外,父亲谭钟麟也并没有给他多少关怀。虽然父亲是个封建守旧的人,但在教育上他一视同仁,不偏袒任何子女。谭延闿在大学时,受到名师翁同酿的教诲,逐渐对社会有了自己的看法。
展开剩余81%谭延闿的认识与其他人有所不同。尤其是通过母亲的教导和个人经历,他逐渐开始反思,在这个腐朽的封建社会中,家庭内部都不能做到平等,又如何去支持外部的体制呢?他看到了社会的虚伪与对百姓的压迫,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。封建的礼教与教化是否真的值得推崇?父亲等守旧派到底在守护什么?是虚伪的礼数,还是私利的积累?
逐渐改变的观念与思考
尽管谭延闿提出了这些问题,但他始终找不到解答的路径。直到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义爆发,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才给了他一线希望。尽管他早早考中了清朝的进士,并且在推行新政上付出了很多努力,但直到武昌起义爆发,他依然未能完全理解守旧派与革命派之间的争斗。
谭延闿并非没有理解这场争斗的复杂性,而是觉得大家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根本问题上,而不是停留在争斗和口角上。尽管如此,守旧派和革命派仍然找上了谭延闿,希望他能够介入其中。由于他出身于封建大家族,又在新政上有所作为,他很自然地被推举为湖南的都督。那时的谭延闿保持着“明哲保身”的态度,虽然社会舆论压力巨大,但他直到第二年二次革命爆发时才正式发表《讨袁檄文》。
此后,袁世凯失败,段祺瑞取而代之。段祺瑞试图废除民国宪法时,谭延闿与孙中山开始有了更多的交流。在这些交流中,谭延闿逐渐明白了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,并深受影响,视其为人生的指引。
放弃江山
既然谭延闿已经理解并认同了三民主义,那么为什么他还会主动放弃孙中山为他安排的职务,甚至拒绝了孙中山为他介绍的宋美龄呢?这背后,谭延闿的选择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理想和追求。1914年,陈炯明发起叛乱,谭延闿与蒋介石联手打败了叛军。事后,谭延闿并没有对自己的军功感到骄傲,他认为这不过是自己应该做的事。
而蒋介石则不一样,对他来说,任何大小的军功都能成为晋升的资本。蒋介石没有意识到,尽管他们的能力差不多,但谭延闿早已通过孙中山的询问表明,他并不对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感兴趣。在蒋介石最终被选中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之前,孙中山早就私下询问过谭延闿是否有意接受此职,但答案是明确的:谭延闿对这种权力和军职并不感兴趣。
谭延闿的目标并不在权力,他对个人的追求达到了某种满足。对于他来说,享受生活,过自己想要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。而且,谭延闿的性格并不适合在政治上与蒋介石争权夺利。谭延闿知道,政治并不是他的人生选择。
放弃美人
除了放弃江山,谭延闿为什么还会放弃孙中山为他介绍的宋美龄呢?其实,这并非那么简单。像宋美龄这样的名门望族,宋家是很难轻易拒绝的。而且,宋美龄本身也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人物。谭延闿之所以做出拒绝的决定,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发妻有深厚的感情,同时,他也痛恨封建社会的多妻制。他不希望自己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。谭延闿的母亲一直是父亲的妾,而他不希望重蹈父亲的覆辙。
至于如何处理与宋家和孙中山的关系,谭延闿表现得非常聪明。在宋家没有明确表示之前,谭延闿主动上门拜访,并表示愿意成为宋家老太太的义子。这一举动让宋家无可奈何,反而对他更加尊重和宽容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蒋介石追求宋美龄时,谭延闿也为蒋提供了帮助,最终通过他的介绍,蒋介石获得了宋家的支持。
发布于:天津市闻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